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姐妹情深

最近醞釀著寫關於姐妹的故事
姐妹是指親生姐妹,不是教會中的弟兄姐妹。
姐妹關係,我一直覺得很有意思。
因為我自己沒有姐妹,只有弟弟。
可我看著周圍的朋友,或者幫忙帶過的孩子們,像現在高雄的璘璘及寶貝、劉家Libbie及Cici
我始終有種感受:姐妹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的。

從小你必須和別人分享很多,除了父母、親朋好友的關愛,還有衣服、玩具、房間,我所認識的姐妹大多是共同擁有一個房間,重複的衣服。
這麼多資源的重疊究竟帶來地是共同成長經歷的甜美回憶或是強迫分享的不堪。
我並無法體會。

到教會來,雖然我一下子有那麼多家人,但那大都在我能自由選擇的範疇下。我願意和這些人分享,他們也願意分享給我很多,我沒有被剝奪的感受。
而看著年僅2歲、平日口齒不清的寶貝在和姐姐爭吵時,口齒清晰的程度讓人以為他在參加辯論社。雖然她平常依依呀呀,阿姨我雖很鼓勵地微笑、點頭著,其實我根本無法了解他的意思是什麼。看著她和姐姐鬥嘴時,恍然明白「跟姐姐鬥嘴」是悅兒這幾個月語言表達進步神速的關鍵,因為需要生存、需要奮鬥,促使她口齒清晰甚至伶俐,璘璘其實功不可沒。

相爭卻又相愛的關係,相繫又相怨。
或許所有人際關係都有這樣的稜角,只是在重疊生活空間、堆疊出情緒糾結的姐妹關係張力,是我有興趣的。

我還記得瑪莉蓮在管家(housekeeping)中描繪的孤女茹絲和妹妹露西兒,如何因應殘破家庭而各求生存,終致分離、走向截然不同的命運。
當時這對姐妹花抓住了我,他們開始彼此相依,因為以為彼此的命運是相連的。
後來,妹妹體會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他決心離開姐姐還有這個家。
而姐姐雖在四處飄遊中,仍懷抱希望對這份關係、以及對這個家庭的重建。

我在想有些事是如此糾葛卻又令人憐愛,在關係中,是我想試著捕捉甚至討論的。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主流與否

寫作是一種塗鴉。
我們每個人的思想都像個濾網,網的大小和尺寸都不同。
我的濾網流不過的東西,也許可以流過你的濾網,而且一點困難都沒有。你的濾網流不過的東西,也許在我的濾網中通行無阻。
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與生俱來的責任去轉換這些堵住我們思想濾網的糟柏,最後會發展出某種才藝來。

這段話是我相當喜愛的作家,史蒂芬‧金對自己寫作嗜好(恐怖小說)的詮釋。
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段話。
因為他的第一本暢銷書(自寫自編自印),被中學學校長認為是「垃圾東西」,從此在往後的二十多年間,這些話成為他揮之不去的陰影。
而在主流、嚴肅文學的論壇中,恐怖小說也一直是不入流的小說。
他也常受到很多質疑、批評,來自文壇、評論家,以及各種專業人士。

我並不是恐怖小說迷,而且我相當害怕看恐怖小說、恐怖電影。因我容易入戲太深,會退化到只有三歲,不敢晚上一個人睡覺、晚上起來上廁所。然後神經質地對所有的聲音,堅持打開家裡的每一盞燈。

我為何會喜歡史蒂芬金,因為我先看了「談寫作」他暢談自己的前半生還有寫作技巧。
然後才回頭去看他的勿忘我、四季奇譚。
我看他的作品不算多。
可是我很喜歡他的誠實。
對自己的誠實,對寫作的誠實。
還有他對複雜人性的深深同情。
我是因為看過勿忘我,才感受到原來自己有多麼沒有同理心對某些犯錯的人。

而當我看見一個誠實的人,只因他的濾網與別人不同,他就要承受背負很多的眼光時。
以前我會氣憤,怎麼有那麼多喜愛批評別人的人,只因別人和他不同。
現在我逐漸明白那是種天命。
在血泊中殺出一條生路。

雖然在午夜低迴時,還是不免要與自己對話,在漫長且孤寂的努力中,漸漸破繭而出。
然後讓更多人得著安慰,原來不是每件事都只能長一個樣,不是每個人都只能過一樣的生活。

只要你願意為自己負責!